【中國包裝網訊】執行生效法律文書是實現公平正義的“最后一公里”。2016年3月,在全國兩會上,最高人民法院鄭重承諾: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問題。經過三年努力,由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支持、法院主辦、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綜合治理執行難工作格局已經初步形成。
查控死角
為6038萬余件案件提供查詢凍結服務
近日,廣西的陳某剛入住賓館,法院執行法官便敲開了門。東躲西藏多年的陳某被帶回法院,多年未執行到位的案件也得到執行。原來,陳某因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決,被法院列入黑名單,公安機關積極配合,通過身份證登記入住系統查找到陳某下落。
“執行難”,曾經難在找人查物。不少老賴通過“跑路”、轉移財產等方式與法院“躲貓貓”。而要找人查物,靠過去“兩個法官一臺車四處找”的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執行的需要了。
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建立網絡執行查控系統,與16家單位和3900多家銀行業金融機構聯網,可以查詢被執行人全國范圍內的信息。法官足不出戶便可凍結甚至扣劃“老賴”存款,極大提升執行效率。
近日,張某打算給女朋友買條項鏈,結賬時,卻發現自己的支付寶賬戶被凍結了,原來,因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決,張某的全部銀行賬戶被凍結。但讓張某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支付寶賬戶也被查控了。在女朋友面前尷尬之余,張某聯系上法院,希望履行義務,解除凍結。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國法院通過最高人民法院“總對總”網絡查控系統,為6038萬余件案件提供查詢凍結服務,共凍結資金4136億元,查詢到車輛5142萬輛、證券1421億股、漁船和船舶194萬艘、互聯網銀行存款257億元。
2016年至2018年,全國法院共受理執行案件2042萬件,執結1939萬件。
懲戒失信
限制547萬人次購買動車、高鐵票
點開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屏幕上實時滾動顯示著已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人員或組織的相關信息。
失信將受到信用懲戒。從2013年10月至2018年12月31日,全國法院累計限制1746萬人次購買機票,限制547萬人次購買動車、高鐵票。
各地法院積極創新對失信被執行人的懲戒措施,通過抖音、手機彩鈴、廣告電子屏等各種適合現代傳播的懲戒方法,增加被執行人的失信成本,使其“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迫于失信懲戒的壓力,三年來,生效裁判文書的自動履行率逐年提高,從2015年的44.76%提高到2017年的56.97%,全國351萬失信被執行人自動履行了義務。
變現財產
全面實行網絡司法拍賣的法院覆蓋率達93.7%
從2012年開始,浙江、江蘇等地法院就率先推行網絡司法拍賣。最高人民法院及時總結經驗,確立以網絡拍賣為原則、傳統拍賣為例外的司法拍賣新模式,出臺網絡拍賣司法解釋。2017年1月1日起,全國法院全面推行網絡司法拍賣,目前全面實行網絡司法拍賣的法院達3301個,法院覆蓋率93.7%。
從2017年3月網絡司法拍賣系統上線至2018年12月31日,全國法院網絡拍賣量達94萬余次,成交額6049億元,溢價率為64.3%,為當事人節約傭金186億元。
點開淘寶司法拍賣網頁,記者看到,拍賣品大到飛機、汽車、房產,小到辦公用品、農產品、生鮮,種類繁多。參與競拍的網民很多,圍觀監督競拍的網民更多。
“過去,司法拍賣環節是腐敗高發環節,如今,通過網絡司法拍賣,讓司法拍賣更加陽光透明干凈。”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田禾說。
摸清家底
把1600余萬案件錄入執行案件管理系統
貴州法院的“執行阿爾法GO”、福建法院的“執行網絡查詢小幫手”、浙江法院和阿里巴巴共同研發的“審務云”……一項項智慧執行的新探索,使執行工作變得日益高效便捷。執法記錄儀、執行單兵系統等高科技已經成為執行工作中的“標配”,讓執行工作提高了效率。
自2014年開始,全國法院對近20年來未實際執結的執行案件進行全面清查核錄,把1600余萬案件錄入執行案件管理系統,搞清了“家底”,把每一個案件和每一個執行環節都置于監督管理之下。
“法院將重要執行節點通過短信等方式告知申請執行人,讓群眾了解執行進展、監督執行工作,消除了過去常出現的因不了解而導致的不理解問題。”田禾說。
為加強對被執行人喪失履行能力的“執行不能”案件管理,最高人民法院要求每半年對數據庫中的案件啟動查詢,一旦發現有財產可供執行,便立即恢復執行。
本報記者 徐 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