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工業遭遇困境,產能過剩難逃其咎。”在外部需求持續萎縮、國內經濟增速持續回落的雙重影響下,自2006年開始就已經遭遇產能過剩的造紙行業,“高產能、高成本、低需求、低價格”的問題日益突出。
據《2012~2016年中國造紙及紙市場動態研究及盈利預測報告》顯示,2010年新增造紙產能980萬噸,2011年接近1300萬噸,2012年在1200萬噸左右。而我國造紙產業近年來集中度不斷提高,涌現出百萬噸級的紙業公司,但全行業平均規模僅有2.3萬噸。
與此同時,全球十大紙業公司大部分都實現了林漿紙一體化,而我國紙業公司仍未形成自己的林紙產業,缺乏自制商品漿,國內森林覆蓋率比較低,不重視林地的保護導致紙漿大部分依賴進口,原料成本受外部影響較大,這直接導致經營業績的不穩定和利潤下滑。
記者查閱晨鳴紙業、山鷹紙業 、青山紙業 、岳陽林紙等上市企業最新發布的數據發現,與產能過剩對應的是,產業鏈下游需求低迷,原材料價格卻居高不下,紙企更要為前幾年大幅投入的產能“買單”, 這些企業2012年業績或大幅下滑,出現虧損。
“當前的產能過剩已經造成行業、企業效益急劇下降,并增加了經濟運行的風險。”有業內專家分析指出,三個因素導致了中國造紙業目前的慘淡局面。一是國家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工業形勢持續低迷,大環境不好已影響到了造紙工業;二是國際產業環境嚴峻,美國、歐盟等對我國的部分造紙產品實施反補貼、反傾銷,國外需求萎縮,限制了中國紙業的國際市場拓展;三是我國造紙工業產品過度發展,新產能進一步釋放,導致產能過剩。
目前,針對增速減緩、要素成本不斷上升,資源、環境、能源約束不斷增強等問題,為緩解困局,造紙企業除一些涉足木糖醇、乳業、煤炭業的企業以外,大部分造紙企業都進入到了生活用紙這一盈利空間較大的領域,造成這一領域的產能也在迅速增長。
今年4月,工業和信息化部下達了19個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其中造紙行業455萬噸。但多名造紙行業人士近期向記者表示,由于行業門檻較低,各地的小作坊比較多,且大多數向中西部鄉鎮和邊遠農村轉移,監管難度大,淘汰情況不如預期。
事實上,在過剩的產能之中,小作坊式的造紙廠仍然占據相當比重。而作為始作俑者的小型造紙企業,在整個行業中占到86.26%,在高額利潤驅使下,以其“龐大勢力”讓造紙行業成為“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的代名詞。
有業內人士指出,政府能否加大取締力度,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同時有效引導中國造紙市場進行整合,將是未來該行業能否走出泥潭、踏上健康發展之路的關鍵。這不僅是化解產能過剩問題的要求,同時也是摘掉中國造紙工業“兩高一資”帽子的必然要求。
一些大型造紙企業負責人還呼吁,行業內急需建立產能過剩預警機制。定期發布產量、效益以及投資的數據和分析,引導企業科學、理性決策。
“單純擴大生產能力低水平重復投資已經走不通了,必須提高技術和環境門檻,提高發展質量。” 中國造紙協會常務副理事長曹樸芳認為,面對資源、能源、環境約束的日益加劇,造紙行業建設科技創新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綠色紙業勢在必行。國內造紙工業必須實施轉型,由數量主導型向質量效益型的發展。
據了解,當前我國一些行業出現嚴重產能過剩,部分行業處在行業性整體虧損狀態已引起國家高度重視,目前國家發改委正會同工信部等多部委對此進行調研并制定相關意見,一系列切實化解產能過剩的新政策或將出臺。